POS机使用支付安全(面容支付不小心付款了)
本文目录
用poS机安全吗扫码支付和刷pos机支付,哪个更安全刷pos机安全吗用poS机安全吗
安全的,但是需要注意几点:
1,手机刷卡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国家允许合规发展;
2,最大的问题是从哪里获得的机器?不要去采购使用二清POS机器;
3,手机刷卡器的实际用途不是很大,多数被用来个人的信用卡特别用处,但是这也是风险所在;
4,如果有店面的话,强烈建议不要使用刷卡器,而是使用POS机;
5,务必高度注意:必须使用有央行支付牌照的公司机器。
POS(Pointofsales)的中文意思是销售点”,全称为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是一种配有条码或OCR码技术终端阅读器,有现金或易货额度出纳功能。其主要任务是对商品与媒体交易提供数据服务和管理功能,并进行非现金结算。
POS是一种多功能终端,把它安装在信用卡的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中与计算机联成网络,就能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它具有支持消费、预授权、余额查询和转帐等功能,使用起来安全、快捷、可靠。大宗交易中基本经营情报难以获取,导入POS系统主要是解决零售业信息管理盲点。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性能分类
1、刷磁卡POS机。磁卡成本低廉,易于使用,便于管理,但磁卡安全性隐患日益凸显。
2、刷接触IC卡POS机。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IC卡接触不良,不易读出数据。
3、刷非接触IC卡POS机。IC卡与磁卡的区别在于数据存储的媒体不同,IC卡的存储容量大,安全保密性高,CPU卡具有数据处理能力且使用寿命长。
用途分类
1.金融类POS机主要用于银联商务体系、各商业银行、各地信用合作社等银行系统。
2.非金融类POS机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会员、连锁、加盟店;餐饮娱乐企业,汽车养护中心、化妆品专卖店、旅游景点等领域。”
扫码支付和刷pos机支付,哪个更安全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大家都习惯不带现金出门了,将银行卡绑定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扫码支付即可,这种支付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方便,还省去了找零的时间,那么扫码支付和传统的刷POS机支付相比较,哪个更安全呢?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二维码也暴露出一些风险,去年在重庆就有发生一起消费者使用微信二维码支付时资金被盗的案件,不过为了防止有心人利用二维码盗取资金,微信支付码的时效性现在为1分钟,并且仅一次有效。另外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也设定了消费限额。
另外很多支付平台都有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所谓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就是在小额消费时,用户无需输入密码即可支付成功,为了资金安全,建议大家还是将此功能关闭。
POS机刷卡是否安全,主要看POS机品牌是否正规,当下POS机的品牌种类比较多,其中难免有部分品牌不具备支付牌照,对于这类POS机,发生风险的几率就比较大,所以一般只要是通过央行批准的具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POS机品牌,那么用户使用中的资金还是可以确保安全的。建议大家是刷POS支付时,注意了解POS是否有支付牌照,有支付牌照的POS被称为一清机,一清机都是可以在央行查到的。
扫码支付和刷pos机支付相比较,扫码支付无需刷卡,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绑定银行卡,之后在消费时使用手机就可以付款,相对与POS机刷卡支付来说,支付方式较为便捷,但是扫码支付受额度限制,如果是大额消费,那么建议还是刷POS机支付。
另外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消费时,都会使用信用卡,对于信用卡用户来说,刷卡消费是可以获取积分的,持卡人可以用户积分兑换商城的礼品,但是如果扫码支付,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都是没有积分的,所以如果是想要获得信用卡积分的用户,那么平时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还是建议刷POS机支付。
刷pos机安全吗
刷pos机会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厂家生产的POS机存在技术缺陷,按照POS机安全规范要求,POS机应该是拆机即毁,也就是说把机器拆了就不能再用了,部分POS机经过改装之后可以复制银行卡上的信息并通过复制的银行卡信息能达到盗刷别人银行卡的目的。
第三方机构未依规操作。POS机这关没有守住,接下来,如果使用POS机开展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依规操作,本案中盗刷银行卡的问题也不会出现。
在我国,可以使用POS机收单银行卡的分为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大多数银行卡被盗刷案件中,我们总会看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子
扩展资料:
防范银行卡盗刷犯罪应这样做
改装POS机,盗刷银行卡,手段隐秘,危害重大,怎样防范打击这类银行卡盗刷的犯罪案件,公安办案人员提出了建议:
(1)首先,从源头上POS机生产要加强监管,POS机必须具备拆机即毁的功能。
(2)其次,银行应该尽快给客户更换安全等级高的芯片IC卡,同时发卡银行也必须依规关闭IC卡降级交易渠道。
(3)此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审查管理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曝光!这种POS机要小心,让你倾家荡产